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培养  »

一懂两爱“从斗口做起”

发布日期:2019-09-29  作者:乔佳秀  来源:  点击量:

    在斗口试验站工作百余日,和小伙伴们一起同吃同行,一起见证小麦的生长与成熟。千里麦香,谷秀万顷,虽苦犹甜,收获满满。

  试验站位于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这里的村民亲切地称它农场,我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是因为本科生实习跟随老师过来的。那时的我对试验站只停留在别人的口中,伴随着好奇和期盼我们来到于右任先生的故居,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了于右任先生的爱国事迹,于右任先生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爱故乡,兴学校、修水利、办农场,护持民族文化遗产,深受海内外崇仰,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试验站全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起初以为斗口是村名,愚钝地认为试验站在斗口村,其实不然,斗口即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也就是衡量建筑材料尺寸的度量单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带着求知求是一颗心来试验站,从学习规划种植小区开始,我的导师海老师亲自为我们指点,谆谆教诲,授业解惑,倍感荣幸。小区规划应先测量小区总面积,再根据小区的总面积设计各个小区面积和形状。小区设计包括试验小区、对照小区,保护行和过道四个部分。从书本上的行行汉字到试验地的小区布局,甚感欣慰,收获颇丰。

  由于试验需求从小麦抽穗期开始我们便长期驻站了。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共计576个小区,一次取样5760株小麦,还要测量并记录各项指标。清楚的记得第一天我们工作到半夜1点多,早上7点又继续,连续几天下来盛是疲惫,更是无助,但从无放弃之心。之后幸得老师和师兄们的指导,我们试验渐入佳境。经过所谓层层筛选,挑选了几位能很好地配合我们完成工作的当地工人,大家集思广益,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从而达到测量速度快和数据更为准确的双向收益。学习和锻炼是我们一生需要做的事情,克服重重困难,探索未知的美好,我们将会收获意料之外的喜悦。

  在试验站短暂而又美好的日子里,和工作的阿姨姐姐们相处融洽。申芙菊阿姨年近六十,并没有像很多大妈们那样过着悠闲的生活。凌晨起来卖菜,白天在这里和我们一起工作,每天精神抖擞,笑逐颜开,时时刻刻给我们传递积极阳光的正能量,每每看到她,工作再苦再累,皆抛脑后。我相信年龄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况且我们还足够年轻。另一位刘秋霞阿姨,她儿子今年西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所以她和妈妈年龄相仿。她刚过来时我分配她称鲜重,看她上手很快,记录数据极为工整,便把她调到测量芒长的位置,测量芒长也很准确,我心想这个阿姨一定是不错的。在随后的日子里也证明她能力确实很强。刘阿姨之前当过医生,但因对青霉素过敏不得已放弃,后来当过小学数学老师,因为孩子没人看也不得已放弃了,但她并没有就比一蹶不振,而是和丈夫两人去工地里干活,一起扛起家庭重担。每日工作刘阿姨从未出现过迟到早退现象,偶有加班也从无抱怨,到最后收获每日地里暴晒她都没有离开,用她的话说就是和这些姑娘们处出感情了,不舍离开。刘阿姨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工作都要尽职尽责,不能迟到早退,不要被别人说闲话。刘阿姨认真工作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一位是食堂阿姨的儿媳妇高丽姐姐,高丽姐姐年轻貌美,但已经是两位宝宝的母亲,她原来是医学毕业,但因生儿育女当了母亲,便放弃工作成为全职妈妈。高丽姐姐因为年轻,所以工作效率很高,而且和我们年龄差距不大,所以有很多共同话题。工作期间深得海老师教导,习得如何与工人友好相处。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和工作,双向选择留下了得心应手的工人,形成了专属于我们课题组的小团队。高效团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与磨合。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年轻人外出打工,年长者身体欠佳,不能胜任测量数据的工作,所以寻找工人的工作叫我们头痛,幸好已经解决问题。在她们的帮助下,我们五次取样全部完成,她们是科研路上的奉献者。

  每天和工人们相处,耳濡目染,喜欢学她们讲陕西方言,陕西人爱说美得很能行美美的咥。西安的下马陵,陕西方言读“hama”陵,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歌曲《西安人的歌》唱的时候不是“ao”而是“wa”。这些都很有意思。她们还给我们讲到关中八大怪,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来。

  关中八大怪是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独特的传统民风民俗。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中八大怪有时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但这是不完全合理的。实际上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

  最为开心的时候便是收获的时候,金黄的麦子在风中荡起一圈圈波纹,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催促着人们快来收割。大块地的麦子,人们都用机器收割。但我们却不一样,每个小区处理都不一样,所以只能用剪刀剪下来按小区收获。收获时候师兄师姐们都过来帮忙,董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郗老师雇了好多工人,每年小麦收获时候都是试验站最为壮观的时候,也是值得被记录的时刻。三夏工作试验站尤为重视,刚开始只知道三夏,着实想不全指什么,有一天收获后在仓库门口和郭老师聊天,我说今天我在地里看到了一幕从未见过的情景,冬小麦在收获,春玉米在生长,夏玉米在播种。郭老师笑着和我讲到,小乔,你知道什么是三夏嘛?我说老师我之前有想过但是不知道啊。郭老师说这就是三夏三夏就是指夏种、夏收、夏管理。郭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让愚钝的我一下子幡然大悟。我家在晋北地区,温度偏低,属于一年一熟种植结构,虽然在书上习得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但并没有真正见过。亲眼目睹可能会突然有种知识变现的感觉。

  最为难忘的还有食堂阿姨做的饭菜,虽不能和学习食堂相比,但在试验站尤为感到幸福。一般来说每次吃饭都要和阿姨打电话报备,以便阿姨做准备。阿姨做的最多的饭菜有土豆肉片,菜花炒肉,圆白菜炒肉,每次吃饭总会挑点肉末抢着吃,一来二去,食堂阿姨和管理员大哥就认识我们了。有一天我们工作没来得及吃饭,阿姨问到还有谁没来吃饭啊?,管理员大哥脱口而出那三个爱吃肉的姑娘还没吃呢,我们因爱吃肉在食堂出名了。有时候会有学生实习,食堂会做好几道菜,打饭的时候给阿姨挤挤眼,阿姨就知道我们要吃肉了,就会格外的照顾我们。阿姨做的最多的还是面,有油泼蔬菜面,杂酱面,西红柿鸡蛋面,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阿姨做的臊子面,少放一点面,多放一点汤,里面的土豆肉沫豆角沫特别好吃。好久没吃到就去追问阿姨什么时候做臊子面啊?阿姨就笑着说想吃就会给你们做的

  食堂旁边就是于右任先生故居,里面绿树成荫,一般大家都是吃了饭就走了,不会进里面的。有一天在食堂看到桑椹,高丽姐姐悄悄地问我们想吃吗?我们两眼冒光地看着她,她说吃完饭便带我们摘桑椹。饭后从后门带我们进了大院里,径直走到里面,有一颗很大的树。我不认识桑椹树的,走到下面,树上接满了小小黑黑的桑椹,犹如黑黑的小毛毛虫。人多力量大,没一会儿就摘了一盆,回去洗了吃酸甜可口,着实让人难忘。后来有一次也是摘院子里的杏吃,翠丽竟然像个男孩子一样跑到了树上。洗了以后一边走路一边吃,开心可能就是来的这么偶然,而获得喜悦也就是这么简单。

  科研不易,求学至此,非常感谢试验站给我们科研实习的机会,让我们试验在此进行。漫漫人生路,试验站留下的汗水和笑容值得我们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铭记于心。